• 一、学科团队
    食品功能组分与健康效应研究
    发布时间:2025-01-16

    一、研究方向

    1.食药同源活性多糖高效创制及构效关系;

    2.食品功能因子靶向递送与健康效应;

    3.食品功能组分相互作用与健康食品开发。


    二、团队简介(团队负责人、成员)

    1. 团队负责人:

    朱杰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现任太阳集团www0638人力资源部副部长,现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(第三届、第四届)、中国粮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(第二届)、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质量与营养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(第一届)、《食品工业科技》青年编委(第一届、第二届),曾挂职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。研究领域为碳水化合物结构性能与功能材料,主持或完成国家级、省部级等项10余项;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被引近3000篇次,单篇最高被引270余次;参编著作2部,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;入选学校学科骨干人才岗位、学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、东莞市特色人才、创新东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、东莞市优秀教师。


    2. 团队成员(按姓氏笔画排序):

    团队成员包括刘宇佳、刘晓珍、闫景坤、李玉婷、李垄清、余祥英、陈旭、陈思谦、金明玉,具有生物化学、食品化学、微生物学、分析化学、食品营养学、糖生物学等多学科专长;团队在站博士后2名、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人。

    刘宇佳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食品营养与健康工程系主任。兼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副主编;主要研究领域:计算机模拟食品中主要组分的相互作用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项,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,ESI高被引2篇,他引800余次,单篇最高200余次,申请发明专利4项。


    刘晓珍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: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生物毒性效应、植物多酚的提取鉴定及生物活性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。



    闫景坤,博士,教授,硕士生导师;兼任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,东莞市特色人才,Food Biomacromolecules副主编,食品工业科技青年编委主任委员,入选2022-2024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。主要研究领域:食品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功能。获2022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、202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。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、省部级项目10余项,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被引4500多次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。


    李玉婷博士,特聘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东莞市职业能力建设专家。主要研究领域为:食品组分相互作用与品质功能调控、食品组分相互作用及品质功能调控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4项,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,ESI高被引论文1篇,获得2021年度《中国食品学报》优秀论文奖1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。



    李垄清,博士,特聘副研究员。主要研究领域:食品碳水化合物功能活性评价、生物大分子互作及肠道菌群代谢。承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项目3项,发表SCI论文1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。



    余祥英博士,讲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:风味化合物的分析、天然产物的抗氧化性研究。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等,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已累计发表论文18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。




    陈旭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:功能碳水化合物及淀粉功能化修饰与调控、食物组分互作与品质调控、低GI食品研发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,发表SCI论文40余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。



    陈思谦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:多糖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表征体系、广东特色食品物性特征分析等。近5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,参与澳洲科学委员会ARC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;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2项。



    金明玉,博士,助理研究员。主要研究领域:多糖的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功能机制研究、多糖构效关系及多组学分析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,发表SCI论文10余篇。






    三、科研特色

    1. 膳食功能因子高效创制、精准分析及其结构功能活性研究与应用:构建基于物理场加工-三相分离的食药同源功能因子(多糖、蛋白质、多酚)高效、绿色、高纯度制备与分离的创新技术体系;建立膳食功能因子的鉴定识别方法,实现其精准生产和质量监控;系统阐明膳食功能因子的分子结构、功能特性和生理活性。

    2. 膳食功能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营养品质与健康效应的调控:基于个性化营养与智能设计,掌握多糖、蛋白质、多酚等膳食功能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多尺度结构变化规律,明确功能因子间相互作用与功能食品加工特性、营养品质和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,完成健康食品的精准设计及品质调控。

    3. 膳食功能因子的精准靶向递送、生物活性机制与健康产品开发:以膳食营养搭配和平衡以及营养健康为目标,构建微纳尺度的食品级递送载体,实现功能因子的稳态化、增效及靶向递送;系统评价功能因子发挥健康效应的分子机制,揭示其健康效应的量效和构效关系;开展基于具有明确健康功效功能因子的系列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。




    四、学术成果

    近3年,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、Food Hydrocolloids、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,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件。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,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项。获202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2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。

    1. 获奖证书



    2. 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



    3. 授权发明专利



    4. 代表性学术论文



    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 2号楼2A101室    电话:22862190    Email:smjkjsxy@dgut.edu.cn     邮编: 523808

    版权所有:0638太阳集团(中国区)官方网站-欢迎莅临  粤ICP备05008829